1948601231
15381192993
导航

河大故事︱兴学育人两校情

来源:易游游戏    发布时间:2024-11-20 13:49:48

  这张老相片拍摄于20世纪30年代,是时任东北大校园长臧启芳率500余名师生来汴,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南大门合影的场景。看着这张相片,岁月模糊间穿越近百年的风云际遇,回到那段河南大学与东北大学两校情深谊长的峥嵘岁月。

  内忧外患,日寇辱国。抗战与奋斗之中,爱国主义的种子,在河南大学,在东北大学,生了根,发了芽。

  因为特别的地缘布景,“九一八”事故后,东北大学踏上了迁徙之路,成为其时首个因日本侵华而被逼内迁的高校。

  此刻,有着爱国主义传统的河南大学师生群情激愤,与各界抗日大众一同,活跃投入到大张旗鼓的抗日救亡浪潮之中。

  此前,两所校园早已来往频频,声息互通,河大教授中有许多人比如李先闻、胡石青、蒙文通、高亨等都曾在东北大学任教过,又有两校农学院协作的成功先例,所以亲如一家。

  “九一八”事故后,东北大学于1931年9月26日从沈阳迁至北京。1936年,东北大学大都院系在北平无法维系,预备持续举校南迁,所以,教育部提议河南大学安顿招待。

  得悉教育部指令,河南大学请示河南省政府赞同后,当即来电表明热烈欢迎,又屡次协商安顿东大师生有关事宜并赶紧准备。传闻东大师生要来校园的音讯,河大便早早地忙了起来:在校大门西侧廊柱上及时挂起“东北大学办事处”的牌子;总务处腾出大礼堂的教室作为东北大学的工作地址和睡房;教务处决议东大教师能开设的课程可独自上课,如因教师不行由河大教师代授或与河大学生合班上课,允许东大师生运用各种仪器设备,等等。

  1937年2月,东北大学师生500余人,在校长臧启芳的带领下来到河南大学。经多方帮忙和时间短准备后,当年4月20日正式开课。除了东北大学四年级的学生以借读名义读至结业外,其他三年级以下的学生办理了转学手续,成为河南大学的正式学生。

  在汴期间,河南大学给予了东北同胞体贴入微的关心,虽然其时的办学经费也较为窘困,但仍担负了东大学生的住宿、实习以及各项杂费。校园一方面活跃向教育部请求补助,另一方面着重,“全国不管国立、省立、私立各大学,都有合作的责任”,召唤我们尽己所能给予东大师生帮忙。

  就这样,在艰苦卓绝的烽烟岁月中,河南大学帮忙东北大学推动课业,坚持进展,连续文脉,弦歌不辍。

  河南大学台湾校友会修改的《国立河南大校园志》,录入有刘季洪校长回想文章《抗战初期的河南大学》,引证了其时的东大学生张书文的回想文字:“东大其时的学生……担任大学教授及政府等重要职务,对河大都有很好的情感。”

  说其特别,是因为参与运动会的同学,不只有河南大学的学生,还有东北大学的学生。

  开幕式上,时任河南大校园长刘季洪和臧启芳先后致辞。刘季洪勉励两校学生加强训练,争夺好的效果。臧启芳则诙谐地说:“两校联合运动会效果必定很丰盛,东大同学至少可以取得第二名。”

  “只为训练学生体能,增进两校友情。”刘季洪与臧启芳协商后决议,联合举行运动会,让东大学生忘却流离之苦。所以,便有了这场特别的春运会。

  在两所大学同学的热心参与下,这届运动会开得很成功。而比效果更重要的是,东北大学的同学暂时忘记了流离失所之苦。

  王德馨先生在《河南大学与东北大学之联系》中,具体记录了两校的友谊,也提到了这届运动会:“经河大多方帮忙,才干活跃准备,于当年二月二十日悉数签到,在河大刘校长季洪及全体同学欢迎下,于四月二十日开课,部分教授未能前来者,则由河大教授代为授课,或与河大同学合班上课,并举行两校联运动会以资庆祝。”

  张书文先生曾回想:“刘季洪先生注意到东大同学的体能训练,和加强两校同学们的情感,特举行两校联合运动会,由衷感谢刘校长。”

  时过境迁。今日,前史的硝烟现已散尽,河南大学与东北大学仍然情同手足,来往亲近。

  2007年4月9日,原东北大学副校长杨佩祯曾率团拜访河南大学。在“抗战期间河南大学迁徙道路示意图”前,当看到河南大学抗战八年曲折办学轨道时,杨佩祯慨叹地说,河南大学是一所前史悠远持久、人才济济的闻名高校,和东北大学有着极深的根由,两校有许多相似之处。来到河大,感觉很亲热。

  百年征途汹涌澎湃,百年初心历久弥坚。河南大学党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王明钦熟谙河南大学与东北大学这段特别的办学前史,动情地说,“爱国一直是两校百年来力学笃行的初心本性,于烽火之中携手并肩、保证战时人才培育不辍。站在新的前史起点上,两校必将奋楫笃行、共谋开展,深沉友情必将源源不绝。”

  嵩岳黄河,白山黑水。巍巍学府,前史悠远。河南大学与东北大学以抗战之名结缘,于峥嵘岁月教育救国,多年来互融共通,与国家同呼吸、与民族共命运。新年代,这两所“双一流”建造高校,一直紧记“国之大者”,据守立德树人初心,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,着力培育担任民族复兴大任的年代新人,为全面建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、完成中华民族巨大复兴的我国梦贡献力量。